走出课堂,边做边学——广告学专业积极开展“体验式学习”教育实践

作者:彭博发布时间:2023-11-29浏览次数:10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教育实践,它让学生走出课堂“边做边学”,并与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建立实际运用的联系。11月28日上午,人文与法学学院广告专业教师彭博,带领广告211学子在《包装设计》专业课程,开展了“教学实验”,秉持OBE教育理念,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课程的教学地点从教室移动到了校园中的超市,因为学科的特殊性,对于消费者的研究和对于市场基本规律的了解,在如今可能大于专业的操作能力。

课前,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课前“测试”,彭老师通过线上平台观测到学生理解误区,有超过85%学生能完成教师提问并按要求给出正确答案,具备初步设计思维以便教学中精准施教。

课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现实环境(超市卖场)中将问题“导”入,提出任务点让学生自我探索、发现。例如,看到商品中什么样的东西最吸引人,根据什么逻辑去寻找商品,以及什么样的距离能看清包装、图案、字体、排版等吸引你的元素点在哪。

学生通过小组调查进行问题解析,以一节课为节点,小组汇报的整理调查结果内容,彭老师现场点评。之后又将重难点设计为课堂中问题,提出一整个系列的商品会不会单独放在某一个区域展销,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在超市中产品是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共同展销还是分别进行陈列的销售。如果进入卖场(超市),作为“老国货”你作为设计师该如何采用什么样的定位模式?

再经过教学案例对于经典传统食品的包装,引入热点话题增强课堂趣味性,融合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如何看待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进而实现研讨“探”索,小组合作“展”示的教学新方式,实现“线上学习硬知识,线下培养软实力”。

彭博老师在教学中做了更新,将传统的BOPPPS改成了PBOPPSD,增加了线上学习、课前测试,使得包装设计课程更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课后,通过对研究问题的线上讨论,进行思维整理,将所学新知识应用起来,使知识点内化于心,由此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测—导—析—探—展—用”教学模式。

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个角度设置逐层进阶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起点确定教学内容,结合学情设计教学策略,根据达成性评价持续改进教学以达目标。尽量确保课程知识内容覆盖每个层级的学子。

这一次“边做边学”的包装设计课程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市场应用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对创新的理解。通过现实环境中的体验式学习,学生们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艺术家见自己;科学家见天地;设计师见众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具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