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必赢626net入口首页2023年度科技论坛·学术报告系列活动(三)顺利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各学院辅导员以及部分高校教师和博士生。本次学术交流会的主题是“数字·劳动·伦理:数字时代的劳动及其价值彰显”。会议邀请到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伦理学所副研究员路强博士作为主讲嘉宾,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温旭博士作为与谈人共同参与研讨交流。
路强博士从数字时代的劳动特征、数字劳动伦理问题、数字劳动的价值展开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认为数字技术使得简单重复劳动、可模式化劳动、非情感化的劳动、以身体为基础的劳动都面临数字技术的改造甚至是取代,数字技术让劳动的智能、空间、效率、服务水平和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时代,劳动与休闲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数字劳动主体问题,如谁在劳动、在和谁一起劳动、谁为我们劳动、劳动还会剩余吗等问题日益引发人们的思考甚至是焦虑。在面向后人类的劳动问题时,劳动在促进私人定制、加速主义、智能便捷的同时也将引发诸如安全与透明、高效与异化、精准与冷漠的问题。数字劳动及其生活中的伦理必须要正确处理交往方式变革与工具迭代、传统伦理关系面临挑战、新的伦理催生新的社会劳动及其产品等问题。在数字劳动及其生活中,必须主张一种“合体”的价值观念,把对虚体的价值认可、价值作为情感的自我体验、价值的可分享性和可传播性、多元价值关系建构作为未来价值架构的基础性问题予以对待。
温旭博士认为随着ChatGPT的到来,人工智能生成数字内容(智能生成内容)引发了包含智能创作系统在内的数字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扩展了数字劳动形态。虽然ChatGPT能够借助自身的数字使用价值来代替数字劳动力,提升数据商品的数字价值量,然而数字资本借助于ChatGPT所创造的数字剩余价值,源自对其使用的数字劳动力,而非其所代替的数字劳动力。ChatGPT在智能生成内容中仅仅能够创造数字使用价值,转移自身的数字价值,却无法成为创造新的数字价值的来源。数字劳动者的数化劳动是凝结在智能生成内容中的数字价值的唯一来源。